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,逐步增大、颌骨膨胀破坏。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,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;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,如面裂囊肿、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。
本病主要需与颌骨肿瘤进行鉴别,鉴别的手段主要依靠影象学的方法:
1、X线平片
颌骨囊肿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,边界清楚,边缘光滑锐利,其内可以是单房或多房。随着囊液积聚,囊肿具有一定的膨胀性,可引起临近牙移位,少数可见牙吸收。周围骨质吸收,囊腔壁为致密白线(骨皮质线)。
颌骨良性肿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病变,其内可见骨性间隔或纤维间隔,表现为“肥皂泡样”或“火焰状”改变。有时在低密度内可见点状或斑点状钙化,呈混合密度。少数在病变区内可见牙齿硬组织密度的影像表现,与正常的骨组织之间有清晰的低密度包膜相间隔。病变侵入周围软组织内可使骨皮质连续性中断。良性非牙源性颌骨肿瘤与身体其他部部位骨肿瘤表现相同。颌骨原发的恶性肿瘤十分少见,其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形或虫咬状。其密度可以是低密度如原发性颌骨内癌、骨髓瘤;也可以是混合性密度如骨肉瘤和软骨肉瘤。病灶内常见肿瘤组织的钙化,骨皮质中断。年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见日光放射状的骨膜反应。
2、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(computed tomography,CT)
CT平扫时,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,边缘光滑。囊肿的密度与囊内容物有关,一般有两种情况:多数表现为低密度,少数为等或高密度。前者与囊肿内容物是液态脂类物质和胆固醇有关,后者与囊内容物是角化物、出血和钙化有关。增强CT上,囊壁可有轻度强化,囊液无增强。其内可见残留的牙根或牙齿,可见间隔,骨皮质连续性可有中断,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膨胀。
颌骨良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,常伴有颊舌侧骨板的膨胀性中断。此外,在多房性病变,可见骨性间隔。颌骨恶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肿瘤钙化、皮质骨破坏以及软组织和骨髓内侵犯。目前,CT已成为检查颌面部病变的常用的方法之一。CT可以准确判断颌面部肿瘤的大小、位置和侵犯临近组织的程度。研究表明,当病灶穿破骨皮质侵入邻近软组织时,CT对于颌骨囊肿和肿瘤的诊断更有意义。
3、磁共振(Magnetic Resonance Image,MRI)
口腔颌面部MRI检查具有以下的特点:
(1)对人体没有放射性危害
(2)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;
(3)没有射线硬化的伪影;
(4)不需静脉注入对比剂即可鉴别血管和软组织;
(5)能多平面成像;
(6)可以获得三维图像。
MRI能显示颌骨囊肿和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情况,T2WI图像可以准确地反映肿瘤和正常软组织的边界。MRI在显示骨髓改变方面优于CT,有研究表明,在颌骨囊肿和肿瘤侵及骨髓时,MRI上的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非常符合。在T2加权像上,正常骨皮质的低信号为肿瘤的高信号所取代,表明肿瘤侵犯骨皮质。颌骨囊肿和肿瘤内不完全的骨化间隔、粘膜结节可以在MRI上得到显示。MRI在检查下颌骨的病灶方面之所以优于CT,主要体现在可同时评价骨皮质和骨髓质的受累情况。
(实习编辑:张婷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擅长领域:口腔内科、颌面外科、口腔种植常规诊断、治疗。如龋齿、牙髓炎、根尖炎的治疗;常规拔牙、复杂牙、阻生齿、埋伏牙、齿槽外科、粘液腺囊肿的门诊治疗,尤其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病患拔牙;腮腺、颌下腺、舌下腺疾病的住院手术治疗,外伤、颌骨骨折的住院治疗,舌体疾病、颌面颈部软组织、骨组织的良恶性肿物手术治疗。缺失牙的种植治疗等。2007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进修学习一年,多次参加种植专项学习。目前对口腔颌面外科理论及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欢迎大家咨询及就诊。
擅长领域: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如舌癌、颊癌、牙龈癌等口腔癌以及颌骨肿瘤、腮腺肿瘤、婴幼儿血管瘤、淋巴管瘤等手术切除和术后缺损的整复;擅长颌面部骨折的治疗,包括上下颌骨骨折、颧上颌骨骨折及面中部复杂骨折的治疗;擅长颌面部损伤、缺损畸形、先天性唇腭裂等疾病的整形修复手术。
擅长领域:腮腺肿瘤,颌下区、颈部及颌面骨等良性肿瘤的切除;晚期口腔癌(舌癌、牙龈癌、颊癌、口底癌等)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、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;口腔颅颌面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口腔颌面整形手术,包括唇腭裂的序列治疗、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、颌骨畸形矫正术(正颌外科手术)、牵张成骨术矫治颌骨过小畸形、颌面外伤后畸形整复术、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、色素痣切除及整形术、口内进路(疤痕隐蔽)面容修改术等。